这篇博客会写得很长,因为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尝试完整的一个人的旅行,就是那种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发起、自己执行、自己面对、只为自己的,所以我想记录得详细一点。
香港麦理浩径(第二段) 🔗
麦径在香港,我坐的列车早上7点42分到深圳站(ps早到了三分钟),要赶在8点45之前从莲塘口岸过关坐上直通巴士。这中间许多需要步行的地方我都尽量用跑的,只不过还没适应背负十公斤的背包,有点跑不起来,多数时候只能快步行走。当我看到口岸过关的人流那么多时着实有点慌,只好看到空隙就说一声“借过一下”然后往前走,最后终于提前几分钟上了巴士。
麦径直通巴从莲塘口岸直达北潭涌(ps这字念冲)公交站,下车后刚刚好坐上还在等待发车的9A小巴,这趟公交终点站就是万宜水库东坝,就这样十几分钟后顺利到达了我的徒步起点。
刚开始徒步时,我的心情还很平静,只是觉得阴天的风景也很美好,走了几步才忽然明白,大概是因为还在武汉的时候已经提前一个多星期开始激动,情绪耗费太多才使得自己激动不起来了。我没有去破边洲,而是选择去了标尖角,那里可以登高看风景。在逐渐走上山顶的过程中,偶一回头看到了浪茄湾的沙滩,我的心情又重新变得激动起来。
|
|
|
---|
上山的时候仍然是阴天,我还想着可以找个凳子坐着一边吃东西一边看风景,然而突然就下起雨来,山上风大雨急,只好赶快下山去,没想到才淋了一小会雨,头发末梢都可以滴水了。那雨来得急去得也快,等到我下山以后就停了,唉,本人类对天气的变化莫测真是……无可奈何之中又毫无办法。
|
|
---|
接下来就是要翻越西湾山,我看到路牌上写了“西湾”两个字,但对应的拼音却写的是“SAI WAN”,约莫是粤语发音。翻上第一个山头的时候,头顶的乌云破开,阳光穿透而下,显得脚下的路在发光,而极远处的山似乎覆上一层幽蓝魅影。再后来,整个西湾行山途中也一直只有头顶有太阳而远方没有,暴晒。
|
|
|
---|
约莫是到了中午,路遇行人也变多了些。许多户外徒步的驴友会边走边听歌,经我判断,听粤语歌的大概就是香港这边的,听国语歌的大概就是内地那边的。粤语我是听不懂的,最多只能听清几个词语,比如“咩呀”,再多其实也想不起来。
|
|
|
---|
整个西湾山的路极少人类造物的痕迹,大多都是被人走出来的路。再走一会,下山到西湾沙滩,附近的房屋大多无人。村屋看起来并不特别,样子看起来好像跟老家村屋的风格也差不太多,只不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罢了。
|
|
|
---|
乌云曾经化作白云,几小时后,白云又重新聚拢成乌云,渐渐遮蔽蓝天。
以前我总觉得去旅行应该用眼睛去看风景,无奈这次香港那边的龙王和我关系不好,没能在更好的天气里看到更美的风景。当日人眼所见依然是白沙、碧水,可是爪机拍下来的照片总是灰蒙蒙的,等到今日整理之时,倏忽间已然忆不起当日所见。万万没想到,我这个人类记忆褪色的速度如此之快。
离开咸田湾后继续行进,有一段路令我感到有些迷茫。明明已经远离海边,四周也都是普通的树木,可是脚下踩的却仍然是厚厚的沙地。大概是那些人类走出来的路刚好又被风沙覆盖,使得我一时间无法辨明方向。而根据我在“两步路”下载的轨迹,这一片只是在两个点之间连上了一条长长的直线,也没有清楚的路。想到下一个目的地仍然是村子,望了望电线汇聚的方向,在沙地里拐了几个弯,终于找到了看起来像路的路。
新遇到的村子也没什么人,甚至房屋都十分破旧,有些老房子只剩下一面墙还立着,墙面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野藤。来到新的地域自然会看到新的植物,下图左起依次是炮仗花、朱瑾、玉吊钟、柞木,还有一种全黑的叶子,我不大懂黑色的叶子不进行光合作用要怎么活下来。
|
|
|
|
|
---|
后来的路就是山林间的水泥路,可是刚好风声出奇地大,每每我走不动想停下休息的时候,总会听到有些竹子被吹得吱呀吱呀地响,有些响声特别像是那种古旧的木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我脑子里抑制不住地会联想到港片里马上就要跑出来的鬼,每次都被吓得拔腿就走。我知道越是害怕的时候越不应该频频回头看,可我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好几次。有一处看到旧水泥路上刻着“林奠死全家”,吓得不自觉加快脚步,后来又看到电线杆上刻着“我爱凰妹”,果然这种刻字留念的方式哪哪都有人喜欢啊。
我从早上9点45分开始徒步,走到下午4点12分到达终点,约莫用6.5小时走了16公里。刚开始我只是随手拍了几个路标,越往后发现集齐路标好像很有成就感,就都拍了下来。
|
|
|
---|
终点到公交站还有一点点距离,我想着问人比上网搜索更快,下意识就朝几个休息的路人指着一个方向问了一嘴“巴士站是那个方向吗?”,有一位年长的妇女向我重重点了点头,于是我就去了。等我走到公交站点等车的时候,陆续有人也走了过来,我听到讲日语的、讲韩语的、讲英语的,忽然明白可能刚才的路人没能听懂我说的话。
我坐289R 到沙田,然后又倒地铁去尖沙咀找吃的,没想到随便走进一家路边小店老板居然就用普通话问我“吃点什么”,我问完“招牌是什么?粉有什么粉?面有什么面?”,最后点了一碗河粉,吃到一半发现宽粉上沾了一只小苍蝇,由于徒步时没怎么吃东西,实在是太想吃点热乎的,这点意外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吃粉的兴致,停了一秒把那只小苍蝇弄出来,随后继续大口吃。那边也卖煎炸的食物,我很好奇炸鸡皮撒味道,居然还挺好吃的,只不过一串就要15,就只买了一串尝尝。
维多利亚港停了一辆巨大的游轮,一看就很贵。香港的公共交通费用也是很贵,偏巧轮渡相对极便宜,于是又坐天星小轮去了中环。讲真,在市区听到路人讲普通话的概率真高。
深圳鲲鹏径(第十九段) 🔗
不知道为什么早上6点多就自然醒了,而且全身一点也不疼,这天我的徒步路线是“穿越东西冲”,就是从东涌沙滩沿着海岸线走到西涌沙滩。由于出发早,上午九点半就到了徒步起点。
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扫了防火码随后进山,走了一小会,我发现在轨迹路线之外还有看起来很像路的路,远远望见的那个山头令我想起了麦径的标尖角,猜想那里也该是极佳的观景点,于是转向那边去。由于山上都被低矮灌木覆盖,看不清山势,走到前面没路走才突然发现要攀岩下去,然后就又是好走的羊肠小径。
|
|
|
---|
山头顶上还保留着旧时的炮台,往左望去是东涌沙滩,往右望去是连绵不绝的海边岬角,那时我只觉得海岬好看,后来才发现那就是我要走的路,在海岸礁石上行走真得费脚。不过那些被海浪拍打出来的礁石都很好看,记得大连的黑石礁全是黑石头,而那里的礁石有很多不同的颜色,纹理、形状也都很丰富,要不是因为都太大块,也许我会考虑捡点回去。
|
|
---|
这天的天气简直是爆炸的好,我本来还为前一天在香港没能遇上好天气而感到遗憾,当我被晒得头晕眼花以后,终于明白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要是麦径徒步也这般晒,恐怕没办法那么顺利走完,因为我不怕风吹雨淋,但就是被晒一会就感到体力流失极快。
东西冲的路并不算好走,但也不算难走,因为所有陡峭危险的山路都有很新的钢链或者粗麻绳。走上深圳天文台以后,发现竟然还有接驳车,于是老老实实买票坐车下山,但是又走了2公里才到公交站。记得那个公交站点的名字叫做“鹤菽村”,那个村子里有一棵看起来超大超老的榕树。后来在坐车回去的路上才留意到,原来深圳的行道树多是榕树。
|
|
|
---|
回去的票只抢到除夕晚上6点的,所以白天还可以在深圳逛逛。不知道为什么,新的一天还是6点多就自然醒,于是干脆出门。先是去酒店附近的罗芳路找吃的,和前一晚一样,当地大酒楼的特色早点是一样也吃不惯。然后是步行去附近的东湖公园溜达,公园里人少,可是不怕人的猫却多,有时候听到小猫喵喵叫,我都不懂是在喊我过去摸它,还是催我快些走开。
|
|
|
---|
公园里有几处挂着“禁止采摘”的牌子,上面还写着“人生没有回头路,切勿冒死吃野菇”,我当时还心想不都是云南那边才流行摘菇子吃咩,看来这边也是出过事才会挂上警示牌子。
附近又有河,它的名字好像就叫“深圳河”,经过一处“栖鸟驿”,看到有白鹭站在浅水里,或者在地上走。有一棵树上站满了白鹭,远看像是开了一树的白花,我想如果不需要飞行就可以安逸待着的话,白鹭也更愿意用飞以外的姿势活着啊。
下午又去深圳美术馆新馆逛了会,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可染的画,据说水墨画都讲究用留白来创造意境,但是这位画家的画却画得非常“满”,但是离远了看也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意境,比如他画的“雨余树色润,山静瀑布喧”,确实是远看到画的瞬间就感觉像是听到了瀑布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