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为母亲开始讨论

· 3529字 · 8分钟

号外!号外!两个浅薄的人类忽然开始探讨沉重话题啦!

柏木图:前些天我问我妈,如果我这一生有90%的概率不会结婚,她会不会有不放心或者丢脸之类的想法?她回答说,不会,也许我还没碰到合适的人。我又问,假如是100%的概率不会结婚,那么她是支持我还是批判我呢?她回答说,既不支持也不批判,如果她现在立刻死去也不会感到遗憾,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任务已经完成,她一点也不担心我,还很相信我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她又说,希望我认真想想,这一生是否会想要孩子,成为一位母亲。

苏格拉花:我猜到了你妈妈的回答。那你考虑过是否想要成为母亲这个问题吗?

柏木图:在此之前从没考虑过。难道你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苏格拉花:我也没那么想成为一个母亲,我怕我教不好下一代,而且我是怕痛的人。结婚和生娃在我看来都是可有可无的。

柏木图:若是撇开一切考量,单论想或不想,我是想成为母亲的。虽然说现在网络上对于婚姻围城之恐怖有许多描述,加上身边有许多悲惨案例,导致我很恐惧进入一段不幸的婚姻。不过呢,我觉得我妈算是一个好母亲了,所以我一点都不恐惧成为一个母亲。而且我真得很好奇,像母亲那样无怨无悔地,毫无保留地,无条件地付出,是一种什么感受。假如说女性在40岁以前都算是育龄期的话,那我在未来十年都是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不过,成为母亲是一个无法反悔的事,我现在只是好奇那是什么感受,要是将来某一天忽然觉得子女是一种拖累的话,又不能再塞回去……

苏格拉花: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要不要不结婚就生个娃,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有点寄托。

柏木图:我们国家现在对单身生育的支持不知道到了什么程度,至少像我们这样的单身狗,公司好像是没有帮着交生育保险的。要是国家和社会对不结婚只想生娃的女性提供足够充分的支持,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愿意尝试。

苏格拉花:是的,不知道这种的能不能正常休产假啥的。现在网络上确实就有一些具备经济实力的女网红,自己生了娃。

柏木图:其实我倒不是决定绝对不结婚的。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的绝大多数异性都有那种极其显著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他们自己好像没怎么留意到这种隐藏的思想。而且很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在那些已婚的男性身上似乎更加明显。也许我又“身边即世界”了,但确实是感觉没有办法和那种没有平等的心的人相处。

苏格拉花:我也没有绝对不结婚的思想,只是想遇到个对的人而已。可能我有什么情感洁癖,你看我连坑我们的那厮都忍受不了,怎么能接受和一个不喜欢的人过一生呢?

柏木图:也是哦,你说得很对。不过除了分成喜欢和不喜欢,将来有机会也可以试着划分喜欢多少。要是我很想生育子女的话,即使不是一个全心全意百分百喜欢的人,很有责任心又能一起扛事的话,一起组建家庭也是可以考虑的。话说由于我的性取向刚好是异性,而你又刚好是同性,要是你是异性的话,我就可以和你结婚了。

苏格拉花:哈哈哈,为啥呢?

柏木图:因为我俩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三观上没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冲突,我俩都尊重对方各自的界限和原则,以及我俩各自解决问题的水平都很好,不会过度地互相依赖,重点是我俩对对方都很有包容心。额,说到底,比较理想化的婚姻是不是就是两个本就可以独立存在的人,一起生活,互相扶持着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呢?

苏格拉花:你说的这是适合搭伙过日子吧。也许真正的婚姻是更加残酷的呢。

柏木图:嗯,有道理。虽然我会思考这些问题,但是其实现阶段这些问题根本就离我很遥远。相对来说,我的人生还是过得挺轻松的,只需要去想自己想要怎么活,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完成什么样的事。

苏格拉花:是的,你的家人不会催婚,你可以做自己。但其实现在很多同龄人的父母对于子女没有结婚的事是很盼望很焦虑的。有不少父母会觉得结婚是给人生上一层保险,只有结了婚才会有依靠。加上在婚恋市场上,年龄是很大的一个限制条件,有些人年纪大了就会被父母认为一无是处,会宁愿让子女将就。

柏木图:那他们在过年回家的时候不就会面对很大的压力么。反正我从小到大每年最期盼的日子就是回家过年了。为什么那么多催婚的父母不肯付出一点努力来了解一下子女的想法呢?额,我是不是又天真了……要是父母的思想可以轻易改变的话,那么多人就不会因为催婚的事头疼了。换个角度想,对于被催婚的子女来说,既然代际沟通中充满了这样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学习一下怎么好好糊弄过去也许是一个好办法。毕竟父母催婚是事实,同时父母会变老以及见面机会少也是事实。额,我这么说是不是也太天真了……因为我家人不催婚所以我体会不到被催婚的痛苦,讲的这些好像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我现在思考生、养、育一个孩子的问题也是很天真的,也许正是因为本身没有生育过子女,所以会把这件事想象得过于美好吧。

苏格拉花:这样能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想象,也是很好的,可以算作是因为天真而无畏了。前面你提到因为认为自己的妈妈是位好母亲而不害怕成为母亲,这其实也说明原生家庭对人影响很大,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性格和观念。倘若一位女性认为自己的妈妈不是位好母亲,大概也会因此害怕成为母亲了。

柏木图:不是吧。原生家庭并不能百分百决定子女的人生啊,就算我现在觉得婚姻很可怕,也还是应该自己努力去克服恐惧,而不是怪我的家人吧。只说我个人的话,我是觉得人的性格和观念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可以重塑的机会,不应该把人生的不幸都甩锅给原生家庭。但是我也知道,听说豆瓣上有“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人一生的悲剧源头上还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

苏格拉花:也不是说所有的锅都甩给原生家庭,但是或多或少就是有影响的。比如很多在父母不善于表达爱、暴力式教育和 PUA 环境里成长的小孩,可能也会不善于表达爱,会缺爱,会缺少自信。有些穷人家会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为家庭分担生活的重担,有些小孩很小就会看眼色行事,由于被过早地剥夺了作为一个小孩的天真,成长过程中就会缺少那份童真。

柏木图:哦。难怪许多时候我那么莽撞冲动,我那些很稳重的朋友都能忍。虽然我蠢话说过不少,蠢事也干过不少,好歹还是保留了一丁点天真。说不定就是那些朋友刚好缺少一份童真,于是很羡慕我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天真……看样子,其实我的择偶空间很大啊。因为要是两个都很天真的话,两个笨蛋是不会互相嫌弃对方蠢的。而要是一个天真,另一个缺少童真的话,互相也能包容。

苏格拉花:你这啥歪理呀。我想说的是,由于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问题有点严重,但是又不能怪父母,更加导致不想结婚。虽然现在改革开放、移风易俗许多年了,但是很多父母辈的人还是像以前那种典型的封建社会父母一样,比如说一位专制的父亲要保持威严必须说啥就是啥,而一位软弱的母亲如果不顺从便会惹怒父亲反而会帮助父亲维持他的威严,即使父亲对母亲大发脾气,母亲也还是要继续为父亲做饭洗衣。

柏木图:哦,明白了。父亲有威严,母亲又软弱,从而无法在父亲面前由母亲来维护子女的权益。这种代际之间的极致撕扯,让两代人都很难受。我之前有没有跟你提过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属于是耻感文化,以及现在活着的几代人都有着情绪耻感的问题?

苏格拉花:没有吧。

柏木图:那我给你解释一下。情绪耻感,是说我们国家文化中普遍认为有情绪和表达情绪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追根溯源的话,是因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都是这样子的。伴随着情绪耻感一同传递下来的还有其他许许多多不同的耻感,比如有些父母对于子女没有结婚会感到丢脸也是。那些父母也不是自由选择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的,他们脑子里那种基于父权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是那些父母的父母传递给他们的。

苏格拉花:是的。一方面,那些子女由于见证了父母不幸的婚姻而选择绝不在婚姻问题上轻易妥协。另一方面,父母由于对子女没结婚感到羞耻而催婚,更进一步加重了子女对婚姻的抗拒。

柏木图:我觉得,一个人如果真得由于原生家庭的问题而有缺爱、不自信等特点,那么应该先减少自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一步步削弱父母打在子女身上的烙印,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和父母和解。不然的话,他们应该很难对原生家庭带来的那些不幸感到释怀。那些事情放在心里太沉重了。如果说一个人认定了自己一生最大的痛处是不自信,且这份不自信全都源于原生家庭,一旦认定了这样的事实,是很难去一步步做出改变的,可是人生那么长,改变的机会会有很多,也得付出多少也能收获多少。

苏格拉花:那种下意识的东西很难改变,只有一点点去尝试。

柏木图:说到底,由血缘关系直接带来的爱太特别了。我倾向于认为,爱是需要建立在理解和付出的基础上的。近几年,我感觉到我对我妈的爱变深了,可能是因为我一次次发现她真得很认真地倾听我以及试图理解我的想法。而我对我爸爸的爱远远不如对妈妈的爱,因为我爸很少跟我讲话,互相并不理解。我想我之所以想成为母亲,很可能就是被我妈还有我那些已经成为母亲的朋友们感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