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以前看西游记最喜欢悟空了,喜欢他桀骜不驯、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几年前人生中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一度三观崩塌,使得我不得不从思想上突然进化。一点点学着从情绪外放的人转变成情绪内敛的人。
后来看了TVB张卫健版《孙悟空》,开始喜欢唐三藏了。还是喜欢悟空的俏皮可爱、无拘无束,但也喜欢唐僧的温和宽广、淡定从容。
话说三观重构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思虑过多留下了两个坏毛病,一是许多事喜欢归因给自己,很容易怀疑自己,不能正确看待问题;二是自身正念不足,容易受到旁人观念影响。这两点一旦叠加BUFF,那自我怀疑自我攻击造成的伤害真是杠杠的。一旦开始怀疑自己,便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可是别人的鼓励和安慰往往短暂且效用不大。为了停止自我攻击,今日便梳理下引起我焦虑或恐慌或自卑最主要的几点吧。
没能考上好大学,是不是我努力不够?或者是我天赋受限? 🔗
高考真是我心中的伤痛!当年中考超常发挥,踩线进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当时一个班六七十人,我进去的时候排在第四十名,后来第一次期中考试上升到了第二十名,再然后就一直徘徊在这个名次了。高一结束被分到了普通班,当时班级有三大类一是火箭班,二是快班,三是普通班。高三那年高考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当时年少并不懂得如何化解,只是觉得内心很多种情绪一直在冲突。高考那天语文考试写作文的时候突然厌恶了议论文的种种套路,竟写了类似小说的文章,最后语文只考了101分;而英语考试之前,莫名其妙跟同寝室女生吵了一架,果不其然英语只考了84分。最后总分数线刚刚超过一本线,去读了一个二本大学。我仔细梳理了一下,有以下几点决定性因素造成了我的高考失利。
-
1.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其一是出身不同、背景环境不同,得到的资源差异很大,有的人读的是人大附中,有的人在山沟沟里读书,但要一同去走高考这座独木桥。其二,教育资源集中倾斜,很多高中为了提高学校录取率,将成绩相对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给他们分配最好的老师。要是我跟人大附中的学生比,那我得到的资源差太多了,但要是我跟山沟里的学生比,我得到的资源却又好了不少。所以第一点是出生前就注定的,既然无法改变自然也不必再怨恨了。资源倾斜这点,约等于有教却分类。整体上看符合社会发展、追求效益的规律,个体上却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对待。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每个学生也都希望有好老师教。
-
2.情绪管理能力偏弱。当高考压力逐渐增加时,那时太年轻幼稚并不懂得化解,也不知如何疏导。最终当压力超过我的心理容量,情绪就像洪水般席卷我的大脑,然后就干蠢事了…我不怪当时像笨蛋一样的自己了,因为即使是现在的我,也一样会有受困于情绪的时候。
-
3.努力不够。距离高考过去快十二年了,其实我已经记不清当时自己到底努力得够不够了。在排除了以上两点因素后,就当是我努力不够吧。
没能遇到合适的伴侣,是不是我不够有魅力?别人不喜欢我,是不是我不够好? 🔗
不是!首先问问自己,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每个人都会喜欢的人吗?要成为每个人都喜欢的人,大概需要做到遇到内向自卑的人要会聊天、会说话、会逗别人开心,而遇到兴趣广泛的人要通晓各种兴趣点…总之就是遇到不同的人要用不能的能力去应对,懂得吸引人或者取悦人、让别人感觉到舒服可靠。啊,好可怕,我才不要变成这样。另外,有些人的喜欢是建立在利益输送上,有些人的喜欢是建立在相处舒服上,有些人的喜欢是建立在条件对等上,还有些人的喜欢是建立在对未来的期盼上。喜欢不喜欢是很玄学的,并没有一条明确的准则。可是,喜欢自己却并不是一件难事啊。
知己难寻,再过两年我是不是就人老珠黄了,被社会毒打得冷漠无趣了,那时候人生是不是就更难过了呢? 🔗
这个社会总是在不断给人们灌输年龄的焦虑,似乎最好的年华只有那短短几年。仿佛没在这几年遇上一生的朋友、伴侣,或者做出成就,人生就了无生趣了。换一个角度想,就算我在这几年获得了爱人、挚友、金钱,我还是会去追求别的人生意义。而在这几年过去以后,人生还是会继续,从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来看,这短暂青春真得会有很明显的分界线吗?变老或者变得无趣并不是某一天突然改变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如果担心太快变老,现在可以开始锻炼身体,毕竟在拐点来临之前人的身体还是用进废退的。要是担心变得无趣,这有撒好担心的…我想只要我保护好我的真心,给我的天真勇敢以及浪漫幻想留一个空间,就算我变成了老太婆,也一定是开心快乐的老太婆。
我还怀疑我自己很多很多,仍然在努力地自我治愈中。以后需谨记,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不同,要分辨清楚到底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尽可能同时看清优势和劣势,什么是我可以掌控或改变的,什么是我无法控制也无力改变的。什么才是缺点、什么才是弱点,即使是缺点弱点也可以试着从中找出好的可发展的一面,变废为宝也不是不可能嘛。
城南花已开–三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