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哥儿4-南腔北调集读书笔记

· 12760字 · 26分钟

本来想写读书笔记,写着写着变成写日记了。

2022年11月12日 🔗

1.《题记》 🔗

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而我正好相反,是北腔南调。

话说回来,正好曾听过一个声音是完全没有任何腔和调的,就好像都被洗去了一般。

2.《听说梦🔗

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做梦,是做真梦的,说梦,就难免说谎。

大年初一,就得到一本《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临末有“新年的梦想”,问的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和“个人生活”,答的有一百四十多人。记者的苦心,我是明白的,想必以为言论不自由,不如来说梦,而且与其说所谓真话之假,不如来谈谈梦话之真,我高兴的翻了一下,知道记者先生却大大的失败了。

当我还未得到这本特大号之前,就遇到过一位投稿者,他比我先看见印本,自说他的答案已被资本家删改了,他所说的梦其实并不如此。这可见资本家虽然还没法禁止人们做梦,而说了出来,倘为权力所及,却要干涉的,决不给你自由。这一点,已是记者的大失败。

但我们且不去管这改梦案子,只来看写着的梦境罢,诚如记者所说,来答复的几乎全部是智识分子。首先,是谁也觉得生活不安定,其次,是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各尽所能”呀,“大同世界”呀,很有些“越轨”气息了(末三句是我添的,记者并没有说)。

但他后来就有点“痴”起来,他不知从那里拾来了一种学说,将一百多个梦分为两大类,说那些梦想好社会的都是“载道”之梦,是“异端”,正宗的梦应该是“言志”的,硬把“志”弄成一个空洞无物的东西。然而,孔子曰,“盍各言尔志”,而终于赞成曾点者,就因为其“志”合于孔子之“道”的缘故也。

其实是记者的所以为“载道”的梦,那里面少得很。文章是醒着的时候写的,问题又近于“心理测验”,遂致对答者不能不做出各各适宜于目下自己的职业,地位,身分的梦来(已被删改者自然不在此例),即使看去好像怎样“载道”,但为将来的好社会“宣传”的意思,是没有的。所以,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无阶级社会”者有人,梦“大同世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教人都进这空头的梦境里面去。

然而要实现这“梦”境的人们是有的,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一种将来的现在。因为有这事实,这才使许多智识分子不能不说好像“载道”的梦,但其实并非“载道”,乃是给“道”载了一下,倘要简洁,应该说是“道载”的。

为什么会给“道载”呢?曰:为目前和将来的吃饭问题而已。

……

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想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从朝廷而至园林,由洋场及于山泽,比上面说过的那些志向要大得远,不过这里不来多说了。

看完这篇杂文,我先是笑了,而后沉默,最后还是觉得很好笑。迅哥儿写杂文有个习惯(也许不是习惯),有时候讽刺什么事会不说尽(也许是被删改),偶尔会有些朦胧,但这一篇真是彻底写尽了。这种“写尽”的风格,让我感到很熟悉,联想到了三水写的“大要饭时代”,但是也记不得是在他哪篇博客看到的。

2022年11月29日 🔗

3.《为了忘却的记念》 🔗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已经读了迅哥儿好几本杂文集了,见他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忆韦素园、刘半农,现又见他写柔石和白莽。若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恐怕得活到八九十岁,才会有机会写那么多逝去的好友。

为了忘却的记念,实则是说写下来以后,便要放下了。难怪许多人都说当事情郁积在心口时,找别人说说或者写下来能好受点。

4.《守常全集》题记 🔗

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北京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

……

但革命的先驱者的血,现在已经并不希奇了。单就我自己说罢,七年前为了几个人,就发过不少激昂的空论,后来听惯了电刑,枪毙,斩决,暗杀的故事,神经渐渐麻木,毫不吃惊,也无言说了。我想,就是报上所记的“人山人海”去看枭首示众的头颅的人们,恐怕也未必觉得更兴奋于看赛花灯的罢。血是流得太多了。

李大钊,字守常。又见迅哥儿写文记念逝去的人。

我倒很好奇,这样像文士、像官吏、像商人的模样到底长什么样子。也很好奇的是,会不会从古至今,所谓的文士气质、官吏气质、商人气质都没怎么变化,改变的只是特定群体随时代变迁的衣着打扮。更好奇的是,为什么一种特定群体的人类会有相似的特质呢?那些会分辨这些气质的人是如何从人群身上抽出这部分特征的呢?我就一点也不会看人,更不会根据人的面貌、衣着等数据抽取特征做分析。

原来见得多了以后变得麻木的并不只是我一个。难道这也算是符合xx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么……

5.《萧伯纳在上海》序 🔗

现在的所谓“人”,身体外面总得包上一点东西,绸缎,毡布,纱葛都可以。就是穷到做乞丐,至少也得有一条破裤子;就是被称为野蛮人的,小肚前后也多有了一排草叶子。要是在大庭广众之前自己脱去了,或是被人撕去了,这就叫作不成人样子。

虽然不像样,可是还有人要看,站着看的也有,跟着看的也有,绅士淑女们一齐掩住了眼睛,然而从手指缝里偷瞥几眼的也有,总之是要看看别人的赤条条,却小心着自己的整齐的衣裤。

人们的讲话,也大抵包着绸缎以至草叶子的,假如将这撕去了,人们就也爱听,也怕听。因为爱,所以围拢来,因为怕,就特地给它起了一个对于自己们可以减少力量的名目,称说这类的话的人曰“讽刺家”。

迅哥儿写得真棒。这段让我联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卓别林的喜剧,第一反应是觉得好好笑啊。

此文的一项注解中写道:“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日,萧伯纳由上海到北平,同日英国路透社发出电讯说:‘政府机关报(按指国民党政府的报纸)今晨载有大规模之战事正在发展中之消息,而仍以广大之篇幅载萧伯纳抵北事,闻此足证华人传统的不感觉痛苦性。’”一看到“不感觉痛苦性”,我就乐了,原来化力感性度最早的来源竟然真得是来源于英译汉呐。

2022年12月3日 🔗

6.《世故三昧》 🔗

“所以,你最好是莫问是非曲直,一味附和着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不显出心里的是非的模样来……”

这是处世法的精义,只要黄河不流到脚下,炸弹不落在身边,可以保管一世没有挫折的。但我恐怕青年人未必以我的话为然;便是中年,老年人,也许要以为我是在教坏了他们的子弟。呜呼,那么,一片苦心,竟是白费了。

然而倘说中国现在正如唐虞盛世,却又未免是“世故”之谈。耳闻目睹的不算,单是看看报章,也就可以知道社会上有多少不平,人们有多少冤抑。但对于这些事,除了有时或有同业,同乡,同族的人们来说几句呼吁的话之外,利害无关的人的义愤的声音,我们是很少听到的。这很分明,是大家不开口;或者以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连“以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没有。“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这是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而且,对于看了我的劝导青年人的话,心以为非的人物,我还有一下反攻在这里。他是以我为狡猾的。但是,我的话里,一面固然显示着我的狡猾,而且无能,但一面也显示着社会的黑暗。他单责个人,正是最稳妥的办法,倘使兼责社会,可就得站出去战斗了。责人的“深于世故”而避开了“世”不谈,这是更“深于世故”的玩艺,倘若自己不觉得,那就更深更深了,离三昧境盖不远矣。

说到“为人”和“处世”,我是很不会的。刚工作前两年,就被别人说过“不会做人”、“不会来事”、“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之类的。有些时候,我待在人群里话很少,并不是因为社恐,我并不恐惧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而是觉得没有话想说。有些时候,除了“嗯”和“哦”,我也不知道咋附和别人,从来也没有人教过我附和别人这件事是否有什么规律可以学学,我自己也没有领悟出什么。

前几天,郝糊涂在我的博客下留言说“天性害怕冲突”,我仔细想了想决定鼓励他去面对。那天大概是凌晨五点多醒来看到他“害怕冲突”的言论,看完以后尽管闭着眼睛想继续睡,但是一直没睡着。我想起了很多事,小时候带大我的小姑姑还有奶奶都是性格比较强势的女性,在她们面前我总是很懦弱、沉默,一直都很怕别人发脾气,许多时候也会想都不想第一反应就是顺从。但是在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小伙伴们待在一起时,我又偏偏是脾气大的那个。前几年刚来武汉的时候,有两个常常一起出来玩的朋友刚好都是特别爱生闷气的人,对于那时候遍体鳞伤的我来说,和她们相处是雪上加霜的,她们一个问我为什么过了一个月了还是那么丧,另一个问我为什么过了半年了还没有恢复,前者我忍了两年以后忍不下去断交了,后者只忍了半年多就受不了了。

我不喜欢自己总是因为别人脾气大、爱生气就下意识讨好别人。我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什么绝对无法治愈的讨好型人格,是不是什么心理有问题的回避型依恋人格,曾把很多心理学上与人格相关的概念都往自己身上套,经历过无数的自我怀疑、攻击……后来在现实中一起玩的变成了同事小花、高中同学潘潘,在网络上写博客也遇到了许多单方面认定的好友,于是很快发现原来在能够正常沟通情况下,和朋友相处是不需要压抑自己的,即便有冲突也是可以沟通解决的。而且有些时候即使大家的观点有差异、分歧反而更好,因为正是那些与自身本来认知不同的东西让我看见更多、思考更多。

也想过,当初断交的两个朋友是否有和好的可能,因为在忍耐的过程中我其实很少把压抑的东西说出来,只是一味想着她们的好而忍。忍了两年的,我是被她冷暴力放弃的人。忍了半年多的,我是冷暴力放弃她的人。最初一起愉快玩耍的时候,都想过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呀……后来的后来,我有好几次想要联系那个放弃我的朋友,想问问她当初为什么总是生气,到底在气些什么,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想着有没有可能打开心沟通重新做回朋友,但始终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而那个被我放弃的朋友,有一天我在一个本子上无意中翻到了她当初手写的一个承诺,心中重新产生了一分感动,于是又慢慢有了一点联系。现在我已经学会面对自己的情绪,生气了会好意思说自己生气了,起冲突也不会害怕,总之不会什么都憋在心里了。所以呀,真得不要害怕和朋友之间产生冲突,很多事情说出来的话说不定就没事了,一直逃避反而可能憋出内伤来。

但是换了和朋友以外的人产生冲突,那么就又是另外的事了。在能够理性沟通的情况下,逃避可能是在让渡自己的正当权益。在不能理性沟通的情况下,比如被三个人围着骂的时候,逃避可能是在保护自己。

说回“为人”和“处世”,为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做自己,人在社会中生存,总是无法远离一切社会的规训的;处世也不是处理世界的问题,而是和世界相处,和这个病态但仍有几分人味的世界相处。

7.一篇日记 🔗

最近武汉出现断崖式降温,明明前些天还有十几二十度,突然一下子降到了零度。我是真得适应不了,工作日每天早上都起不来,盼着熬到周末能睡懒觉。今早躺被窝里看了三水新写的怪人乱世寻宝,看到最后竟然看到了一首打油诗O(∩_∩)O哈哈~。天啦噜,三水在我心里一直都是那种很正经的科学家形象的说,怎么也写起这些歪诗来O(∩_∩)O哈哈~。但是转念一想,不能只准自己写歪诗,不准别人写歪诗呀。不过话又说回来,三水总结得还真对。我最近在写的小说就基本全被说中,主角失去了记忆算是怪人,世界被烟雾笼罩算是乱世,主角团要去门后世界冒险算是寻宝。嘿嘿嘿,悄悄地在这里叨一句,小说里的终极大反派三水真得就是源于三水(ps预计三水不会翻到我的博客,看到这里的朋友也不要去三水那打小报告啊喂)。小说里的三水和三水一样也是个总叨叨做实验、做实验的科学家,终于有一天迫不得已拿人做实验……也借了他的“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就是还没写出来。

由于天气变冷,南方城市没有暖气,周末在家坐到电脑前会觉得手冷脚冷,并且似乎脑子也被冻住转不动。我翻了下自己的博客,去年12月产量也很低,今年也不打算突破这个规律。便趁今天还能遭得住,一口气多写一点吧。

在十一月中旬的周末,我约了小花出来去射箭。下午两点到射箭馆的时候人很少,有位大哥长得有点像台湾的演员金士杰,便暂且称他为金士杰吧。话说金士杰大概跟三水是一个年代的,因为我听到他问射箭馆的一个年轻助教小时候玩的游戏是不是仙剑,刚好我看过三水的博客提到小时候玩仙剑,但是仙剑的游戏我是没接触过的,最早接触仙剑是上初中的时候看的电视剧。那位金士杰大概是看过很多电视剧的,听他跟射箭馆的助教们聊天比较各个版本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在聊到电视剧安利环节的时候他向年轻助教安利了一部 TVB 的电视剧《超能使者》,并且直接剧透说前面十五集里男主角的家人都是想象出来的。唉,这个剧透真得是……误伤到我了啊。因为那部电视剧我也是打算看的,后来真得看的时候,一方面觉得确实算是好看的,一方面又因为被剧透失去了追剧的兴致。现在这部电视剧在12月1日暂停更新了,还剩最后两集大结局没放出来。我认真猜了一下结局,希望在看到结局之前不会再被剧透。

后来射箭馆又来了一位帅哥,长得有点像《legal high2》里面的冈田将生,便暂且称他为冈田君吧。话说冈田君那天用了香味特别浓郁的香水,真得超级浓。冈田君还有点喜欢走来走去,他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阵子香风。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辣么浓的香水呢?再后来,冈田君就自觉去人更少的箭道射箭了。大概一人打了十组箭后,我们又去玩飞镖。301、501这种还能苟延残喘,那什么米老鼠就真叫一个惨。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可以在距离靶心很近的情况下射飞镖……这大概算是,水平菜,机智凑。

从射箭馆出来以后时间不到五点,我们商量着先就近去找小花的朋友,然后一起去附近的夜市。路上将会经过一家卖牛肉饼的店,我心里打算着要是排队人数少于3人就去买,结果刚好只有2人排队。轮到排在我前面那人买饼时,店家已经做好的那一篮子饼只剩2个,结果前面那人正好只买了一个,于是我也顺利地买到了一个。由于只有一个饼,不太方便分给小花吃,可是我又知道小花爱吃饼,哈哈哈,所以很好心地打算让她多闻一闻……

由于小花的朋友想去买糯米包油条吃,所以会和以后我就坐在小花朋友楼下的旧书店里一边吃饼看书一边等她们。自从毕业离开学校以后,我很久没有坐在书店里看书了。那种在书海里坐着撒也不用想、不为任何目的看书、只是看书的氛围,让我恍惚间感到有点像是回到小时候。那片附近以前有家物外书店,可惜倒闭了。也有一家新华书店,可惜书太少,都不咋好看。后来武昌那边新装修了一家外文书店,可惜也运营地不太好。最近一家很有故事的诚与真书店搞活动,在11.25日到12.25日之间所有书籍打五折,如果后面不被封的话,我打算去瞅瞅。话又说回来,那家旧书店里的书真得很旧。翻到一本陈桂棣、春桃夫妇写的《中国农民调查》,是2004年出版的书,这还不算太旧。还翻到一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8年出的《中国菜谱》,里面写了300多道湖北菜,好多我都没听过,更加没见识过。回来上网查原来《中国菜谱》一共5册,分为四川、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我翻到的那本正好是湖北的。

旧书店老板讲话很搞笑,还养了一只叫做奥利奥的小猫咪。奥利奥非常怕生,但是胆子却不小。它总以为我在认真看书,便总是在我的裙子下面钻来钻去,或者绕着我跑酷。我吃完饼,一时没看到哪有垃圾桶,就先把装着饼的袋子系起来拎着,奥利奥便跑来偷偷滴朝着袋子伸爪子,像是把袋子当做沙包在揍。本来我坐在小板凳上,将书摊开放在腿上慢慢看,不过奥利奥太可爱,后来我便假装看书,实则悄悄提着袋子逗猫玩。当我把袋子提高,高到奥利奥四脚着地便不能够得着时,它竟然用两腿站立起来,还站着继续揍那个袋子揍了好一会……万万没想到被逗的小猫咪有这本事,我还以为会站立的小猫咪只会在《穿靴子的猫》里出现呢。

后来在夜市溜达的时候,碰见卖快递盲盒的小摊位,十块钱一个盒子。我想着听说“盲盒”这个词好几年了,自己从没买过,反正十块钱买不了上当,不如买个盒子试试。于是我挑了一个比较大的盒子,摊主拆开后拿出来一双三四岁小孩穿的小靴子,刚好和小侄女现在的尺码是一致的,也是巧了。继续溜达又看见玩小游戏的摊位,大概就是十块钱可以买二十个橡胶圈圈,可以用圈圈去套地上摆着的物件。我秉持着十块钱买不了吃亏的心态,又打算买来玩但是被小花劝阻。唔,于是我拉着小花想看完正在玩套圈圈的女孩是否真能套中撒。想不到围观了好一会,那个女孩甩出去二十个圈圈居然真得一个物件都没套中。

写着写着,现在已经是凌晨零点零一分了。最近小区核酸点位都很早就收摊,根据网格员最新消息,早上做核酸的时间是六点半到八点半。

2022年12月8日 🔗

8.随意记 🔗

  • 狗牌暖脚宝

冬天很冷,我的御寒措施就是多穿衣服,可是衣服穿多了又厚重不方便。一般情况下我会坐在桌子前打开电脑打字,而阿木狗会睡在它的狗窝里,它偶尔会看心情挪动它的狗窝。有一天,我看着蜷缩在狗窝里睡觉的狗,忽然觉得它看起来好暖和,也许我可以借点它的热。阿木狗大概12公斤重,搁在腿上或者抱在怀里取暖显然是不明智的。于是乎,我把它的狗窝拖到了我的桌子空里,把脚放到狗窝上,狗子很自然地继续在狗窝里睡觉,就这样得到了一个暖脚宝。哈哈,真得很暖和。

  • 写小说之前需要先写大纲吗?

上个月开始我又在写小说了,动笔写只是基于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本意是想写点搞笑的鼓励一个朋友,可是我总是忍不住想写些残忍的东西,可是又不忍写得太过残忍,于是乎写出来的文字可想而知一点也不好笑了。

最开始的设定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人从一个特殊的世界里醒来,可以进入一万道门度过一万种不同的人生。后来,我想到可以把之前构思过却没动笔的“烟迷途”加进去。再后来,我想加进去一个大反派,于是参考三水总说的“实验还没完”……再再后来,我又想给反派也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于是参考列弛桑的“进化一点点3”。虽然中途一度写不下去,但万万没想到,居然圆回来了,还可以写很多个章节。

前两天,我在 COS 论坛发帖问了一个很绝对的问题,寻思着应该没人会回答的。没想到三水回答了,而且答案令我很满意。嘿嘿嘿,我还偷着乐了一会:不愧是大反派啊。

2022年12月9日 🔗

9.随意记 🔗

  • 新冠冲击波

4号晚上看到信息,5号开始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5号到8号,也就是周一到周三,我们还是正常上下班,周四周五又居家办公两天。我的工位附近那一小片一共有13人,有11人在这几天出现一些症状,约莫是发高烧、低烧、呕吐、头晕、反复发烧等。剩下两人,一个是这周被封在家没来职场,另一个就是我。在这轮新冠冲击波中,我没有中奖,昨天早上在小区一个没收摊的点位做核酸,结果还是阴性。

在公司的武汉总部这边,据说其他各部门中奖率也很高。听说北京总部那边情况也很严重,但具体怎样不清楚。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感染新冠后的7天流程图,和我们这边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有的同事是反复发烧、3天了也没彻底退烧、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有的同事是呕吐、不吃东西就很精神但会饿、吃了东西就会头晕恶心吐。有些医院的核酸采集点,每天检出的阳性病例达到50%,于是发出温馨提示,如非必要不要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

我是万万没想到这波冲击来得这么快。回想起放开之前,有一些因为封控而导致的死亡事件现在还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也没想到,普通人类在病毒面前是这么渺小、脆弱、无可奈何。小花说我真是幸运儿。我给她看了我在阳台上种的开了花的仙人掌,还有种活了的大蒜。她看到大蒜旁边的植物问那是什么。我说那是蓝花丹,之前我们在某个公园溜达的时候看到过一大片,我还特意指给她看过。但是小花完全没印象,也不记得自己看到过。也许很多事都跟这不识蓝花丹一样,我们在不认识的时候见到的东西都不曾留下什么印象,但我们其实是见过的。

  • 仙乐处处飘

今天听到一首歌,名为《仙乐处处飘》。中午才第一次听,下午又听了几次,于是晚上7点出去遛狗的时候,脑子里就在自动循环播放了,但只循环前奏和前两句歌词,因为只记住了这两句词。

宇宙谁在暗暗笑

轻轻送人间仙乐处处飘。

这虽然是首粤语歌,但我脑子里放的并不是标准粤语,依然只是塑料粤语,安安xiu……处处piu……

  • 圆月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圆圆的月亮总是会很高兴,并且想吃东西(ps也不是每次都是这个“并且”,也有别的“并且”)。今晚遛狗的时候看到卖烤鸡的,本来想买来吃补充下蛋白质,但是店员说要等30分钟,嫌太久,遂放弃。后来抬头看到月亮,心想怎么月亮那么圆啊。打开手机翻了下日历,原来已经是冬月十六了,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十六的月亮就是一个月里最圆的。天上那颗又大又圆、又白又亮的月亮,真好看啊。后来经过卖鸭脖的店,买了点他们家的货。要是晚上遛狗只在小区里溜,那么月亮会被楼房挡住,于是无缘看见月亮。可是出去小区外面遛狗,能看见月亮了,又会因为周围有很多卖吃的商铺,会想要吃肉。最终只好叹一句,圆月好看,鸭脖好吃。

2022年12月10日 🔗

10.《谁的矛盾》 🔗

他本不是百科全书,偏要当他百科全书,问长问短,问天问地,听了回答,又鸣不平,好像自己原来比他还明白。

看多了迅哥儿写的匕首和投枪以后,突然出现了一种反向效果,那就是已经非常熟悉迅哥儿的思路了,他的文字不再令我感到惊艳、震撼、赞叹。迅哥儿讽刺的大多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象和扭曲的人性,我却多生出了一样怀疑,这份怀疑暂且搁置在心里。

2022年12月11日 🔗

11.看动画片 🔗

上午在 B 站上把《咱们裸熊(we bare bears)》的大电影看了,看的是粤语配音版本,感觉能听懂几分。之前看《青春变形记》的粤配版也是能听个大概,并且粤配版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不知如何形容,总之比听惯的中配版多几分亲切感和烟火气。去年从《火柴人 VS 我的世界系列 第二十二集 跑酷》入坑了火柴人动画,这两天发现居然新出了最终集,这个得攒着慢慢看。去年罗小黑更新完以后,再无新动静,蓝溪镇最近也停更了。海贼王漫画更新到了1068话,不过这一期我没看,终于有点追不动了。从国庆开始看海贼王的动画,现在看到了恐怖三桅船篇,还是觉得很好看。昨天有小伙伴推荐看《三体》动画,看了两集,还不错,可以继续追番。今年名侦探柯南也出了剧场版,传闻是近十年最佳,考虑找来看。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距离现实生活遥远,剧情设定有新意,充满想象力。近几年看的动画多、电视剧少,其实新出的国产电视剧并不少,照我个人的理解,可如此归纳一番:一类是甜宠剧,听闻大多是讲述男女恋爱,如何亲亲、抱抱、转圈圈、举高高地撒糖;一类是生活剧,听闻得更少,不知如何归纳总结;还有一类是主旋律剧,倒是看过《山海情》,也不知如何归纳特点;剩下的看过《梦华录》和《苍兰诀》,还有几部 TVB 的,不知归为什么类。对我来说,新出的国产电视剧很多,但是找不到想看的。除此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的电视剧,大多看不了,或者引进了也有删减或改动。除了电视剧,近三年新出的电影就更没什么好看的了。

忘记何年何月看了一篇文章《80个中国导演谈审查》,里面记录了从2004年到2019年许多导演对于电影审查的态度,他们观点各异:有人认为审查使得题材被限制,电影不自由;有人认为拍烂片的把“审查”当借口,不好好创作;有人认为“被审查”并不是教人妥协,反倒是得到了更多修改意见,共同发展;有人认为要先搞清楚自身诉求……虽然说面对审查,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态度,但事实上没有人去说“审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因为本来也没人知道,更没人能说得清。但没有好看的电视剧不能全怪审查,估计与行业发展、供需关系、人民生活娱乐方式改变也有关。希望明年能有好看的电视剧看。

12.《谚语》 🔗

粗略的一想,谚语固然好像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思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

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阶级之外。说起来,好像又在提倡什么犯讳的阶级了,然而事实是如此的。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为了这缘故。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其实是“秀才虽出门,不知天下事”的。秀才只有秀才头脑和秀才眼睛,对于天下事,那里看得分明,想得清楚。

并不仅仅只有谚语如此。很多人也很容易轻信一些流传下来的俗语、名人名言,认为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实流传下来的的糟粕也真不少。也有不少人会对老年人的言语不加辨别地相信,认为老人活得久一定是活明白了,讲的话就一定是人生至理,不管听了什么正理、歪理、道理都恨不得立马迁移应用到自己身上……

13.《谣言世家》 🔗

笑里可以有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民,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但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古时候无须提起了,即在近五十年来,甲午战败,就说是李鸿章害的,因为他儿子是日本的驸马,骂了他小半世;庚子拳变,又说洋鬼子是挖眼睛的,因为造药水,就乱杀了一大通。下毒学说起于辛亥光复之际的杭州,而复活于近来排日的时候。我还记得每有一回谣言,就总有谁被诬为下毒的奸细,给谁平白打死了。

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

最近几年,小龙虾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但是在我小时候流传过“小龙虾是日本人留下来blabla”,那时候不兴吃小龙虾,但是我们小时候会钓龙虾玩。后来听我妈讲在她们小时候也不兴吃小龙虾,也一样是钓着玩,她们还会钓王八、jio鱼(ps不知是什么鱼,可能是甲鱼)。小时候还听过很多,比如“泡面吃多了胃里会长塑料膜”、“吃西瓜不吐籽肚子里会长西瓜”、“辣条是工人用脚踩的”,这是听我奶奶讲的,估计是不希望我吃零食而瞎编的。还有一些类似“以形补形”的,比如“多吃鱼眼睛的话眼睛会更亮”(ps现在打死我都不敢吃鱼眼睛),还有“吃公鸡的鸡冠会xxx”(ps会怎样也不记得了,现在也是不敢吃的)。

现代社会依然是谣言不止的,谣言杀人的方式也还存在,只是具体形式上有变化,迅哥儿那个年代是军阀根据谣言直接用刀杀人,现在变成了网暴。网络暴力算是语言暴力在现代互联网社会里的变种,古代也是有“唾沫星子淹死人”的说法的。在当今社会,语言暴力的变种繁多且复杂,最近又出了一个新变种,名为“网课爆破”。

14.《上海的儿童》 🔗

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现在总算中国也有印给儿童看的画本了,其中的主角自然是儿童,然而画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带着横暴冥顽的气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从此又以作供给儿童仿效的范本。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画罢,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观民风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画的。

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作马牛”,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作马牛”,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中流的家庭是指什么呢?

本来一看到迅哥儿写教孩子的两种方法,我是觉得看完就可以忽略的,因为我还没有组建家庭也没有子女,叨一些子女教育问题只会流于表面,不然的话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转念一想,我也是人家的女儿,是人家的孙女儿,虽不是教育子女的家长,但也是被家长养育的子女,也有一些小时候受到环境影响、长大了几经艰难才重塑的东西。

讲真,确实是有过一点怨,但现在没有了。因为当人家母亲的,也当过别人的女儿,当人家祖母的,也当过别人的孙女。有时候家里长辈传递给我的一些东西,并不是她们的本意,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她们的长辈传递给她们的。只有她们对我的爱与保护,是真正出自本心想要传递给我的。换句话说,我都30岁了,要是还把那什么原生家庭的东西拿出来埋怨不停,也太逊了吧,我的人生早就由自己做主了。

15.《作文秘诀》 🔗

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这还只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里去,“秘”是中国非常普遍的东西,连关于国家大事的会议,也总是“内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目下的刊物上,虽然常见什么“父子作家”“夫妇作家”的名称,仿佛真能从遗嘱或情书中,密授一些什么秘诀一样,其实乃是肉麻当有趣,妄将做官的关系,用到作文上去了。 ……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肉麻当有趣”居然那时候就有啊。

读到迅哥儿说作古文的秘诀是朦胧、难懂,我还认真想了想这不就是忽悠人嘛!直到看到最后两段,嘿,还真就是骗人的。

16.《漫与》 🔗

钉梢,现在中国所流行的,是无赖子对于摩登女郎,和侦探对于革命青年的钉梢,而对于文人学士们,却还很少见。假使追蹑几月或几年试试罢,就会看见许多怎样的情随事迁,到底头头是道的诗人。

一个活人,当然是总想活下去的,就是真正老牌的奴隶,也还在打熬着要活下去。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就因为奴群中有这一点差别,所以使社会有平安和不安的差别,而在文学上,就分明的显现了麻醉的和战斗的的不同。

看到“头头是道的诗人”,我想起最近不知哪里看来的搞笑歇后语: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迅哥儿提到了“肃杀的秋天”、“凄凉的秋天”、“虽然有些惨淡却很平安的秋天”。我想了想,不知道如何形容今年的秋天。

在那时,是“钉梢”,在现在,是“审查”、“审核”,范围应该算是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