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可图、无责须担

· 1225字 · 3分钟

昨晚读迅哥儿的南腔北调集时,我问自己:是不是接受了社会的规训后,就不敢开口了?是的,我不敢,我选择沉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寒冷冬天的午间,我忽然决定继续写出自己本来想写的东西。

最近国内在疫情政策上又开始继续鼓励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和补打加强针,我有点好奇为何这件事在这个时点上发生,为何有些老年人会不愿意接种疫苗呢?上网随便搜了搜,出来的第一篇新闻稿是今年6月登出的国内“脆弱”的老年人为何不愿打新冠疫苗?,其指出问题在于三点:1老年人顾虑副作用;2基层执行问题;3疫苗接种不良案例数据不对外公开。

基于我个人极其有限的观察,在我们国家的广大中老年人群体接收信息的各种渠道上,关于养生保健的信息传播非常广泛,其背后的养生品、保健品市场是非常广阔的。由于有利可图,不少言论在夸大保健品效用的同时,也会夸大疫苗的副作用,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顾虑。同时令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何在疫苗接种率没有继续提升的情况下,当初政府开始转而推行全民核酸检测?

新冠疫情在国内已经流行三年了,在总体方针不变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基于各自实情下发过许多不同的政策。在官僚机构内部的文件,一向是以官腔为主,既指引执行方向又不把话说死,也给具体执行人员留一些自行判断的空间。不同领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事风格,但出了事一定是基层的锅。那么,到底怎样的执行方式是无须承担任何责任的呢?答案不问自知。

最初全民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人皆有责,经过三年时光,一切都在改变。关于核酸检测,最开始它是帮助快速梳理病毒传播路线、筛查隐匿传播链的有效工具,后来这个工具本身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从2022年开始武汉市这边从5天一检、3天一检变成了现在1天一检,随着核酸检测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工具不再由医院执行,而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代为执行。随着高频率、大范围的全民免费核酸检测演变成地方财政的负担,社区里的检测点位收摊越来越早,许多城市乘坐公共交通开始不要求出示阴性证明。不知道将来又会如何。

关于封控,最开始它也是有效控制疫情的一种手段,后来在变成控制疫情的常规手段的同时,从封控居民的居住社区变成封控商铺,又变成更大范围的静默。再后来,不知哪天开始,有些人推倒了封控专用的挡板,得到了原地解封的结果,高层也终于开始发声呼吁不要随意扩大封控范围。可是这也只是大城市里的声音,等到政策一层层到达小乡镇,不知那些连续封控了大半年的小地方将来又会如何。

制度的转变总是滞后于人民实际需求的。不管是核酸检测还是封控手段,每一次转变都经历了政策从上而下传达、人民意愿由下而上传递的过程,其中又夹杂了不同人的有利可图之心、无责须担之心,关于民生的一件大事就这样被有心有意、有心无意地推动着,最终变成了现在这样,大疫三年,一年难过一年。


2022年12月8日更新:

那天写完博客没过多久,就正式放开了。昨天公司同事相继有不少出现症状或确认阳性的,于是武汉这边的大领导为大家争取了一下,周四周五居家办公。